1.从去年到今年各类媒体最常见的就是太阳能过剩了,必须淘汰整合。可实际如何整如何淘谁也不知道,因为没有人认为自己应该被整被淘。面对太阳能产业大家谁都可以说那个过剩了有泡沫,甚至我们给其配套浆料的也都这么说,可反过来看看我们自己是否也是如此呢?
2.现在商务部和机电商会一起在和那个德古在谈,谈什么呢,就像当年那个纺织品出口配额一样,搞配额制,甚至还有价格承诺,也就是买家要求卖家提高价格。可笑不,人类有买卖以来恐怕也就是国人老是被要求涨价吧。再看这个出口配额,这似乎有点计划经济的意味了。你自己不好好规划,搞那么大产能对我倾销(实际是他的实惠),那我就替你弄个配额,替你好好计划下。
3.再看看这个出口配额的韵味,对于国内企业的整合喊了这么长时间了除了我们看到国内购买国外破产的之外似乎没看到国内的什么整合。这个就是因为市场还是开放的,各有各的道,总有那一线希望悬着命。而现在这个市场变成了出口配额,掌握到我手里了,看谁顺眼我给谁,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吧。
4.对于太阳能产业来说,到现在为止仍然是赚钱的,而且相对其他产业来说很赚钱了,不赚钱亏损的自己心里都明白的。所以国企可以出手了,在出手之前需要把这个再往烂的打一打,然后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掌握着出口配额,掌握国内配额,掌握着一切。从能源角度似乎也该他掌握着。
5.其实站在能源的角度,我们和欧盟不但不冲突之外还应该紧紧的互相依靠,因为米国的页岩气革命以使其能源独立外成为了能源输出国,这样那个传统能源的价格他更容易左右了。而我们和欧盟实际上应该是努力合作把太阳能搞好,即使不能成为主能源,起码也是一个压传统能源的砝码,以免面对米国我们无牌可出。
浆料作为一个很窄的行业,沉寂了几十年后在08年开始由一个新产业太阳能爆发,人员大流动,资金设备大投入。到如今已在上海太阳能展会形成了浆料风景独好的局面。
可面对犬牙交错的市场格局,惨烈的价格竞争,资金运转的困局,似乎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于未来的一些趋势推演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一番,只是身在江湖,而难周全。
但从去年昆明及今年上海展会之后还是能看出一些趋势。一个就是国企(羚光中航中船彩虹灯)的强势介入,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传统浆料的格局发生转变,想在传统浆料中偏安一隅的公司将很难。这期间还不算传统银粉厂家的介入。(在铜陵大会上银粉厂家似乎也都有图谋的)。
而另外一个的变化就是国外专家团队的加入,而国外专家团队往往也意味着大手笔的投入,而大手笔的投入也意味着大的市场图谋,看看国外浆料就那几个巨头,甚至还有退出,可国内这些那一个又不是图谋成为巨头呢。
对于新产业似乎某种程度上成了高端材料的舞台特别是银粉及玻璃粉,似乎有了好银粉玻璃粉新产业的高额利润就唾手可得了。可实际想想就会明白,这个方面的竞争最后很可能成为一种给高端材料打工的局面或者高端材料者自己控制整个链条。
任何事物的存在需要前提,消亡需要原因。对于目前已形成大小上百家企业的格局,大家之所以存在的前提,撇开传统行业基本变化不大外,对于新产业特别是太阳能在国内的爆发不得不说是许多企业存在的前提,而这个许多浆料厂存在的前提又导致了许多配套诸如玻璃粉及助剂等小厂的存在。可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这些前提都将稳固吗。对于大公司的消亡许多时候原因都在自己,而对小公司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外面的竞争,看看铝浆就明白最后消亡的原因了。
这么一看似乎格局已定了,似乎没什么可玩的了。但一个事物没了变数就意味着死,没得玩就没意思了。可看看大家现在都玩很起劲那只是因为还有一个对大家都公平的变数的在那——技术!
而且也是最大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变数,因为无论资金资源市场关系等等各类外在东西当你认为自己强时总会发现还有人比你更强的,而且行业大手笔投入没有回报的也到处都是。这都是因技术这个变数而变。你的技术领先一步棋局盘活就大杀四方!你技术落后则如龙无睛,只能困于若水,难得升天!!
有时候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推测未来,可还是无法推演出那个自己想要的未来。倒不如这次我们反过来假设一个未来,看看现在的我们于未来会怎样。当然这个假设要有大家公认的基础,我想这个大家都同意的,那就是太阳能必将作为一种主流能源在将来大放光芒的。
有了这个前提,那接下来的一个变化就是将来的太阳能技术流派到底如何取舍,因为这个直接决定我们所期望的晶硅技术流派的未来,也是我们自己的未来。不管哪种技术流派,最终都要靠性价比说话的,从目前来看,晶硅和薄膜两个技术流派,单从电池这个环节上似乎薄膜更低些,整个封装电站等环节大家大同小异,即使以后技术更新变化都基本是同等降低成本的。而对于单独的电池环节,对于薄膜可走的路线其材料由于含镉铟等金属,可降的幅度不大,虽然有不含这些金属的薄膜材料,但还处于技术初期,所以其成本的降低更依赖于效率的提升。相对来说晶硅电池的方向就比较清晰,其材料成本还有降低空间而其效率的提升离其理论值还有空间,从目前种种迹象,象GCL的在上海展会上展出的高效多晶,还有新南威尔士的氢钝化的,这些直接从硅材料提高的效率基本上可以以整数点效率提升的,那么很明确的将来一定会有常规技术工艺下效率在20-25%之间的电池,那时估计应该是可以平价上网了。所以,晶硅不管将来怎么变化都将是一个主要的太阳能利用形式的。
从目前在各国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利用财政补贴都轰出了一个近30GW的市场规模,而如果经济缓过劲来大家更重视环保碳排放时,那个市场会怎样呢。从米国新任能源部长就说了两句超出大家想象。但我想我们还是就按现在的30GW的稳定市场规模来推演吧。
这个30GW的市场规模,每年的铝浆需求大概在8000-9500吨,正银近千吨,背银变化快一下,这个数据不好统计,大概也在100吨以上。看看这些数字,似乎市场真心不错啊。那看看现在市场的格局。正银基本上是老杜占了大头,老贺第二,老三似乎就是三星了,而其似乎想奔着二星一星去。国内呢现在搞正银可以说国外哪些搞的总和可以翻倍的,其中也有几家打开了一些市场,似乎每一家都想奔着一星去。背银这个比较变化的市场原来也是老杜和老贺的,因为它基本上属于搭售产品,而现在似乎被国内的厂家占据了很多,从目前的价格趋势来看,这个市场慢慢会被国人占据的,也就是说它的竞争也基本属于人民内部斗争了。而目前一个似乎基本稳定的市场就是铝浆了,RX的绝对独大,SH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的第二位置也基本稳固,而国内第三体系的目前似乎HY比较大了。但奇怪的是就算目前铝浆的价格已基本上没了吸引力,可市场仍不乏不死不罢休的低价竞争。从电池厂或者说整个产业降低成本角度来说似乎有积极意义,可有没综合评估这样所带来的负作用呢。
未来似乎还是可期的甚至是美好的,这是对整个行业来说的。对于里面的个体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那我们现在就来推演下其中的变数。
1.太阳能被其它能源替代,那意味着彻底没有未来,这个概率太低,或者说大家本身也不会让它出现的。因为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时为什么还要用其他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呢。
2.晶硅电池技术被颠覆。这个技术从很短的十年时间就能形成30GW的规模本身就说明了这种技术的规模化成熟性,而且其似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与其开发一种全新探索的技术不如继续完善现有技术成本更低些。当然不排除绝新技术的出现,只是这种概率确实很小,起码5年内不会有的。
3.晶硅的市场被薄膜取代掉很多,以至晶硅成了一种补充技术。这种变数概率比上面两种大些,但从晶硅的寿命耐候性及将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空间的时间可期上(老杜已在按它制定的时间表在推进),晶硅仍然会是主流的,那浆料的未来还是可期的。
4.晶硅电极技术的更新。这个从目前种种技术形式的报道来看主要集中在了正面,从喷涂打印电镀铜电极等各种形式都有,也就是说正面电极在未来不敢说完全替代现有银电极形式,但起码也是许多形式并存了。而背面两个电极,对于背银已经有了替代的锡电极形式,而于铝浆基本上没见有任何替代报道。原因大家都明白,不会有比这个铝电极形式成本更低的了,虽然霍尼韦尔提出了硼墨的概念,类似硅墨,想在背面实现硼背场,可那需要高温扩散,成本未见的低。所以,于将来最保险的就是铝浆,那于将来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的将是RX这个公司继续独大。在此我们不推演国内正银全部突破后的情况,这个从铝浆就可以知道,这不包括老杜老贺在期间会出什么招。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电极的全部常文化,现在的电极形式未了实现欧姆接触必须要做浓扩散的,而这个的实现是需要高温的,但不排除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其它形式来实现。
5.在这期间,我还想有这么一个变数,那就是现在全世界就中国独有的一个现象就是浆料大热,从今年的上海展会就可看出,我不细说去的人都知道。国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浆料厂呢,我想有这么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的电池厂太多了,而国外基本上就是那几个大厂,似乎都快破产了。那这个这么多电池厂存在的前提就有可能是最大的变数了,那就是这么多电池厂将来还是如此么。从一个现象FSK最近和老马又在密谋10GW就可以看出,将来即使市场还是那样美好,恐怕有比市场还厉害的对手在那。
我想不管是晶硅技术如何,电极形式如何变化,这些都有可能但似乎现实的概率还比较远,但很明显的一个最影响大家的前提就是未来真的还是会有那么多电池厂么。
可以说现在整个浆料行业,特别是后续进入的,着力点都放在了正银上,从开始四处寻找材料,到现在许多先期进入的都已尝到了甜头,而中期进入的都似乎都到了突破口上,总之国内正银突破似乎为期不远了,至少从技术角度来看确实如此的。所以现在大家不必再期待再讨论正银何时突破了,而是应该静心想想突破之后的事了。
对于一个事物的未来发展我们判断的标准一般都是根据类似事物的经历来判断的,虽然有时可能会出现偏差,但还是基本准确的。而对于正银突破之后最简单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铝浆了。我也不想重复的说铝浆的事了,这个大家都明白的。
现在看一看和铝浆的一些不同点,相对铝浆的开发正银开发的投入在搞的人心里都明白的,而基于铝浆的情况,是否会出现为了快速回收开发成本而一开始就低价批量出货呢。以前大家会说买正银背银送铝浆,但这个量毕竟不对等的,但是否会有送背银呢。RX是否会利用铝浆正背银捆绑的方式呢。而对于国内突破正银之后杜邦贺利氏三星又会如何反应呢。
而国产正银突破之后从目前银浆占电池成本近20%来看,成本至少可以降低5%,而这个百分之五的降低是否又能撬动电池市场的更进一步的规模化应用呢。
杜邦的17刚推出来时,有一个标志性缺陷就是附着力的问题,一直到17F才解决这个问题。这么明显的一个缺陷如果是原来体系的升级改进是不会有这么一个明显缺陷的。可以推测此时杜邦对第五主族元素的参杂掌握的也并不纯熟,因为他们来回也是专利里那几个人在做的,那些人的思维也是有极限的,所以才有我们超越的可能性。
附着力低这个现象有点类似RX那个27D11是一样的,RX也失去了它赖以骄傲的附着力。虽然也高,但比8系还是降低了不少。而且也是不稳定,测的好的厂就我掌握的数据有比8系直接高近5毫伏的数据,随后RX也是不断摸索改进,直到最近新的K系浆料出来。对于一个新原理的应用谁也不是一下子就纯熟的,所以从不纯熟中也可以反推出它在尝试新的原理。
所以,不断尝试新的原理也就给了我们超越对手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深入的去研究电池正面所有变化的原理,对原理理解透彻就是我们找到一个变化的新方向,也就多了一个超越的可能性。同时也正是材料理论某种程度上的不完善了,才给了我们超越杜邦这些巨头的可能性。因为不完善的理论里面才有许多未可知的奥妙,谁先一步找到谁就领先。
我回头也看了我的帖子,我从来也没表述过杜邦这些巨头不可超越的话,而且我努力的解读也是为了聚沙添薪,让正在开发正银的朋友多些思路,多些方向,因为一些核心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这些与利益无关。
那么对于杜邦的18系浆料迟迟不出,除了市场策略等层面的问题,我觉得它也存在类似RX那个27D11的问题,当然它要推18估计也是类似K系浆料的,肯定是比较完善的了,所以,我们更要抓紧时间,除了要努力解读清楚杜邦的产品,尽量要找到我们自己的创新领先点,早日让国产正银成为市场主流。
杜邦这个公司的确是厉害,以致对于太阳能电池本身的进展不用他们自己的技术标记,反而用杜邦的浆料从14到18来标志时代。
在17没出来前,正银的市场贺利氏和杜邦分庭,甚至一度贺利氏领先于杜邦,但17一出,神浆之名建立后杜邦似乎就开始领先市场了。
我们仔细看看17的新闻,同时看看早期的14-16时代的新闻,从中是可以看出前后变化的。http://www2.dupont.com/Photovolt … rticle20120514.html。
其中只有两点,直接导入可提高0.2%的转化效率,若是用在LDE(低表面浓度即高方阻)上可获得0.4%的效率提高。在中低方阻片子上,贺利氏的表现也是和17不相上下的,可一到高方阻上就成了“神浆”了。
也就是说这时候电池片跟以前比基体有了一个本质的变化,那就是参杂浓度小了,方阻高了。
这也就是我一直说,在17之前的正银没有本质区别的,就象RX那个6080-27D11之前的产品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一样。
在17之前,因为片子的方阻都很低,也就是说表面是浓扩散的。根据大会上杨云霞老师所做的报告中关于欧姆接触理论的解释,这时候由于是弄扩散也就是说表面参杂浓度高,比较容易做到欧姆接触的。但表面弄扩散低方阻最大的问题就是表面复合太大造成电流小聪而影响效率提高。所以,这时候若在电极里进行第五主族的参杂来浓扩散增加欧姆接触的同时将使复合更大,从而由于复合过大而抵消了欧姆接触提高的电性。所以再17之前的时代是做第五主族的参杂意义不大,而这个时代是我们从技术角度最好进入正银的时代,匡宇就是在16时代进入的,算国内最早的了。但那时的市场进入难度却比现在要大很多了。
到了16时代后期,电池行业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大家共识要提高方阻来降低表面复合,于是有了一个中间技术就是硅墨技术,即所谓的SE电池,SE是一个原理可通过多种工艺形式实现的,只是硅墨这种技术相对来说工艺上比较容易实现。而且最早在02年的时候小日本就搞过类似硅墨的东西,我们浙大的杨德仁教授团队也算国内系统研究过硅墨技术的,有三篇专利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在INNOVALIGHT赚了国人四家技术授权费后杜邦就把它给收购了,收购9个月后杜邦推出了17系浆料,在网站上明确提出了“ 杜邦™ Solamet® PV17x光伏金属导电浆料凭借其提升标准结构光伏电池的效率,以及可应用于低表面浓度扩散射极(Lightly Doped Emitter)电池的独特性,已经在市场上成为前板导电银浆的领导产品。对光伏电池制造商而言,低表面浓度扩散电池设计最主要的差异性在于能够提升电池效率达0.4%。”
也就是说从17开始到之后的18等都不同于以前的是,在技术原理上有了一个SE的原理应用在里面,具体来说就是有第五主族元素的高浓度参杂来实现高方阻上的SE。我想许多朋友都尝试过第五主族元素参杂了,具体来说就是磷了。可许多时候掺来掺去似乎没什么效果,于是大家就怀疑其原理来了。原理还是那个原理,杜邦也是用的同样的原理。你要弄清楚的是你那个磷的引入形式及你那个磷到底参杂进去没有,这个做个ECV测试就知道了。我可以肯定的是,普通可见的磷包括电池片所用的磷扩散源在正银浆料那么短烧结时间内是不可能扩散进去的,所以,不要怀疑原理,在高方阻上一点要努力的在电极下实现弄扩散的欧姆接触,即第五主族的元素参杂,这个形式一定要找对,很明确的一个思路,当年那个硅墨技术就是实现SE的,那个硅墨就是在烧结银浆的同时能实现那个磷的弄扩散的,而且可以控制参杂的浓度和深度,这些都是对高方阻浅结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
硅墨具体是什么不用讲了大家去查米国的专利和杨德仁教授的专利就知道了。附上德国人对17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Aachen University)近期已发表一篇著作针对Solamet® PV17x及4种竞争性导电浆料进行对照研究。此项研究的数据显示,Solamet® PV17x系列胜过另外4种竞争产品,其可与经由低表面浓度扩散的磷扩散浓度的100欧姆/方阻(Ohm/sq)射极多晶硅电池形成良好的接触。相较于一般传统射极电池的基础值,可提升整整1%的效率;相较于激光掺杂选择性射极技术,更获得证实可提升0.4%的效率。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半导体电子系所的博士研究员Ali Safiei表示:「我们透过电化学电容电压量测法,证实POCl3的参数特性会影响电性活化的磷浓度特性。这是我们首次证明,藉由增加n++层并同时减少死层,在100 Ω/sq成功直接接触最佳化的高方阻射极。实验用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共采用5种不同的银浆,相较于标准型55 Ω/sq射极,可提升Δη = 1%的绝对效率。以这些研究为基础,我们对160 Ω/sq进行评估,并成功证实藉由激光掺杂,深达25 nm的n++层具有高填充因子(FF),并提升Δη > 0.6 %的绝对效率。」
对于国内行业老大RX我曾经写了一系列的帖子解读,结果某种程度上还是让那些巨头得利了,尽管他们还是一样的看不上RX。所以接下来我想写一系列的解读巨头的帖子,当然为了避免给自己惹麻烦(因为巨头似乎总喜欢找理由和你打官司,我是个人惹不起),我将都是从可见的各类媒体公开报道(它自己的网站新闻、产品介绍、专利、期刊论文等)来进行解读。
(一)对杜邦17-18的一些信息解读
杜邦17、18推出按时间顺序的几个新闻,大家先仔细阅读下。
杜邦18推出的新闻,今年10月2日。http://www2.dupont.com/Photovolt … rticle20121002.html 17推出的新闻,这是在2012年5月14日:http://www2.dupont.com/Photovolt … rticle20120514.html
这是2011年7.26杜邦网站的收购INNOVALIGHT的一条新闻。http://www2.dupont.com/Photovolt … rticle20110725.html
杜邦的17系列浆料一推出就得了一个“神浆”的称号,不知谁给起的,总之就给流传开了。在中低方阻上似乎没那么神,但在真正的高方阻上似乎还有那么点“神”。而18的神秘有点类似那位乔帮主的风格,你连样品都弄不到了。
在大会上有人说杜邦研究的都是5年后的产品,而杨博士当时说了没有那么神奇的,但也没否认杜邦的确超前。会上杜邦的朋友也说了他们有超过市场任何一款的铝浆,在铝浆这个产品上我只承认杜邦有不输于市场上任何一款的产品。但确实说明了杜邦不是简单利益层面的,它有整个市场策略在里面。
好了,我们来解读下这三条新闻。看他收购这个INNOVALIGHT公司。这个公司推出硅墨这个SE技术在当时的确算一个创新技术,效率提升很明显,大概有近0.5%,它也以高昂的技术授权费和国内的晶澳中电林洋等几个公司合作,那时候太阳能公司有钱,虽然那个技术授权费很高但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杜邦这个公司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断能自己创新,更善于发现别人那些创新更好的用途。
所以,对于杜邦收购INNOVALIGHT我们就可以有以下一些解读。
首先来看它若不收购,那么这个硅墨技术就可以和任何其它正银厂家合作了,因为这个技术的核心是SE,其它公司的正银也许会有缺陷,但如果和这个硅墨整体配合是可以达到现在17、18这些在LDES方面的表现的。所以,它不收购它的正银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当然它自己完全有能力开发出硅墨来的,但收购了就等于把对手的一扇门给关死了。
对于INNOVALIGHT公司来说被杜邦收购也是好的,因为杜邦在太阳能领域的渠道比它自己更畅通,它若不被收购,它自己明白杜邦在太阳能方面是有很大战略在里面的,而且以杜邦的技术实力它要开发出一个硅墨技术是不难的,到那时估计大家还是更愿意跟杜邦既有硅墨又有正银的整体解决方案合作的,而它要靠一个单独技术要赚钱的话,只能是靠价格竞争了,而这似乎就进入国人模式了,这个老外一般不会首先选择的,所以,对INNOVALIGHT来说也是乐意被杜邦收购的,而这个价格绝对让INNOVALIGHT满意的,因为这些都是最保险的利润收益啊,你到市场上赚利润始终是风险大大的。这个价格从他们网站新闻一句“有关这项收购案的财务条件不予公开”得到应证。
对于杜邦来说收购是要付出代价的,但这个代价在以后的整合好后又会从我们国人的腰包里给赚回来的。
再看当时新闻里的内容“。硅墨用与杜邦™ Solamet® 金属电极浆料结合,可提高由太阳光转换产生的电流量,并使制造优异的选择性射极(Selective Emitter)光伏电池成为可能。根据业界预估,选择性射极的技术可在2013年达到晶体硅光伏电池产能占比的13%,并在2020年达到38%。 ”
很明显杜邦是看的更远的,在这点上贺利氏福禄等都差了一截,因为他们也完全可以收购的。而从这个例子上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到启发的是,就是对于RX其实也应该很早就去收购一些搞背银正银的厂家的,当然它也这么做了,只是国人许多时候并不如那个INNOVALIGHT一样想问题。
首先感谢杨会长和他的团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两天的会议议程满满,大家畅所欲言,充分交流,现将一些变化和大家共享。
1. 对于上游的粉料厂家,象银粉厂家,国内大大小小的已有十几家之多,超过了国外的总和,且由于太阳能的热潮,许多高校院所都做了相关银粉的开发工作,并试图高投入成立公司,进一步加剧了银粉的竞争。但从事玻璃粉等其他粉料的企业则很少,会上贵阳晶华电子的白总做了精彩的演讲,会后受到各浆料厂家热烈咨询。
2. 大会上杨云霞老师、谭恺老师为大家做了精彩的有关太阳能浆料原理的讲解,象杨老师的报告里提高一个现象就是串阻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而短路电流并不明显减少而是基本不变,这就是一点对于浆料来说可做文章的变化。付明老师提出了要重新修订制定太阳能浆料行业的标准,也是想对行业的一种规范和保护。
3. 对于传统浆料,象用量比较大的压敏电容银浆似乎国营体制的公司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而个人私营企业则不断收缩,同时回款价格等因素的更加重了个人私营企业的利益空间。
4. 日本住矿公司的田中政史做了银粉特性对银浆影响的演讲,其主要内容讲了一个膜厚残存率的概念,主要因素就是银粉在制造过程中由于使用分散剂而会对银浆烧结产生影响。从演讲中可明显感受到日本做技术的精细,对一个现象能做那么多细致的研究和解读,而我们许多时候只关注那些主要指标,在努力提高那些指标,却忽视了整体性。
5. 国外专家团队回国成立浆料公司算一种浆料行业的新模式,当然这都是太阳能热潮的缘故,过去那么多年一直就是国内那些家在搞,一直未见什么国外团队及大手笔投入的公司。在大会上归国回来的杨至灏博士给大家做了精彩的太阳能浆料的演讲,在分组讨论中大家纷纷向杨博士提问,杨博士都予以耐心解答,同时提出了技术是根本、不先与客户讨论价格的观点。在介绍国外的一些技术方法时杨博士提出了一个材料数据库的概念,即有点类似我们中医的那个方格子的药柜,里面的药材特性数据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象《本草纲目》,一生就是根据这些材料的特性来对症下药开方子。我们搞材料技术的也应该对国内可见的材料自己做实验,建立自己的材料特性数据库,以方便以后在技术开发中自由调配。
6. 当然最热烈的还是要属太阳能浆料了,在分组讨论中,其它组都很早结束了讨论,而太阳能组似乎一直意犹未尽,以致差点延后吃饭时间。会上大家似乎比太阳能电池厂的还关心太阳能,大家替太阳能厂总结反思,也在替太阳能厂找方向找希望,但最终似乎还是没有立杆的希望,好的是倒也没立杆感到那看不见希望的肃杀,于是大家意犹未尽的结束讨论去就餐。我们毫不怀疑大家希望太阳能行业好的决心和用意,可实际想想大家的具体行动又在哪里呢,都希望好可都不真正的行动去做对整体行业有利的事,怎么能期望它好呢。大家的想法都是想好的,包括传统浆料,大家都想把价格提起来,都想有利润赚,可实际呢,那个利润低也是大家自己整出来的啊。所以,这个不是那些教科书上简单的用供求关系,用价格价值规律能解释了,这里面有更深层人性的问题。当下一轮不管是太阳能还是传统行业那个热潮来临时,我们还是照样会经历今天的轮回。
最近乐泰官网的TDS查询网址进不去了,不知道是因为斯巴达的原因还是别的什么的原因。至少11月份开始像google的很多服务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了。今天还收到了一个体制内朋友转发的斯巴达最终结果名单(如果属实的话估计接下来这几年又是保守派为主了)。一下子扯远了,还是谈回这份LOCTITE HF8075LV的TDS技术资料,这款产品据说是乐泰为苹果定制开发的 全文 »
今天在网上查找一些标准时发现了一份与胶粘剂流变学(粘度、触变等)相关的美国ASTM标准目录,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1. 标准号:ASTM C 965-1996
中文名称:软化点以上的玻璃粘度的测定的标准实施规程 全文 »
《【扒一扒】日本高纯球形硅微粉材料生产商》: 作为一种无机非金属矿物功能性粉体材料,硅微粉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电工绝缘材料、胶黏剂、特种陶瓷、精密铸造、油漆涂料、油墨、硅橡胶等领域。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少数国家具备硅微粉生产能力... 全文 ?